运动之城 活力枝江

在1310平方公里的枝江大地,当第一缕阳光挥洒,早起的人们迈开脚步挥舞双臂,用汗水浇筑身心,以运动开启美好。

一条条健身步道,贯通城市合理布局;一批批健身绿道,连接城乡纵横交错。

118个健身站点,995片、10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枝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1平方米。

出了家门能锻炼,走出小区能运动,不出社区能竞技,“15分钟健身圈”给了每一位枝江市民健康的底气,在农村,村村都有文体广场和体育运动健身设施。

政府引导,培养三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每年近200场次全民健身活动应接不暇。

中国环百里洲自行车赛、中国自行车联赛枝江分站赛、2018第九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规格国际赛事,在枝江接连激情上演。

近年15亿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全面提档升级,让20多万市民体育锻炼成为习惯,占全市人口的42%。

在体育精神的浸润下,如今在枝江,体育已不只是运动,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如浩荡长江水流入枝江人的心中。

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更成为枝江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

今日,全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枝江召开。

三峡水乡,田园枝江;运动之城,活力枝江。

枝江市白鸭寺体育公园

15亿元提档升级全民健身设施

7月11日上午8时多,枝江市白鸭寺奥林匹克公园内,61岁的孙婆婆带着3岁多的孙子,在公园大门一侧的儿童游乐场边挖沙子堆城堡。“天气凉快的时候,人更多呢!邻里街坊都习惯早晚到奥林匹克公园散散步、做做操,”孙婆婆居住的小区正对着奥林匹克公园大门,她见证了这座公园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依白鸭寺湖而建的奥林匹克公园,自行车道、步道等健身基础设施充满现代气息,与整体园林设计巧妙相融,置身其中,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健身,特别惬意。公园内泥仓子、滚铁环等民俗铜塑则显现了枝江悠久的全民健身底蕴。

近年来,枝江围绕建设自行车运动之城和宜昌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目标,财政投入5亿多元,带动社会投资10亿多元,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更新一批,持续推动体育健身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枝江仙女镇运动健身中心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1平方米

近年来,枝江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特色鲜明、标准规范的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网络体系。

该市坚持以国际化视野,高起点规划,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优选市镇成熟核心区域布局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规划中,该市争取3年内建成以白鸭寺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的现代化全民健身示范区,以枝当路、318国道、安董路为辅助的3条全民健身示范线,以烟墩包、袁码头等60个村为支点的全民健身示范点。

建设过程中,枝江始终将体育场馆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强化财政投入、坚持现代化标准建设体育场馆设施。

近年来,枝江先后投资2000万元改造升级老体育馆,配套建设七星运动健身广场;投资2亿元新建体育中心,建成全省一流的体育场、文体馆、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

新建的枝江市体育中心、白鸭寺奥林匹克公园占地800余亩,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仅体育馆面积就达1.3万平方米。全市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近百个

如今,在枝江,118个健身站点星罗棋布,995片、10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全方位覆盖,2018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1平方米,在城区形成“15分钟运动健身圈”,在农村实现了村村有文体广场和体育运动健身设施。

今年,枝江将整合资金1.3亿元,建成城区白鸭寺体育公园,仙女、问安等3个镇运动健身中心,烟墩包村、袁码头村等19个村级文体广场,全面提档升级镇、村体育场地设施。

枝江市烟墩包村的农民在健身中心锻炼

超4成市民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近年来,该市坚持体育设施公共服务属性和亲民便民利民原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大型场馆市场运作方式,全天免费开放全市所有体育公园、镇级运动健身中心、村级文体广场、体育场、露天足球场、篮球场,低收费开放市体育馆、游泳馆,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馆服务群众运动健身功能,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枝江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体育消费领域,引进浙江星洲国际、灵吉体育等知名体育健身公司,先后建成跆拳道、拳击、网球等体育运动培训机构30多个,建成并开放了枝江首个恒温游泳馆、首个水上娱乐项目、首个大型青少年拓展训练中心。

如今,在枝江,出了家门能锻炼、走出小区能运动,不出社区能竞技,已成为枝江百姓日常,给了他们健康的底气。

2018年,枝江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比达到42%,人数超过20万人。

到2024年,枝江这样打造体育强市

★ 枝江市《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中提出,到2024年枝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1平方米(已提前完成),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镇(街道)运动健身中心建成6个,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低收费免费开放率达到100%;

★ 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5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每万人达到10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60%左右;

★ 常年保持在训运动员500人左右,参加宜昌市阳光体育比赛成绩保持前列,力争下个省运周期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名左右,每年举办市级阳光体育比赛8项左右、参赛青少年800名以上;

★ 体育产业规模达到8亿元左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全市体育骨干企业达到2个,争取创建1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0.5万人;引进1-2场国际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特色鲜明的省级赛事品牌2-3个,争创“中国自行车运动之乡”,宣传推介枝江城市品牌。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