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库公路,号称中国风景最美的公路。
独(山子)库(车)公路又名天山公路,目前仍是唯一贯穿新疆腹地、连接新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当年数万官兵奋战十年,建成通车,缩短南北疆行程近600公里。
为了打通这条500多公里的路程,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湖北有34名,其中孝感地区有14名,分别为应城县(今应城市)6名,孝感县(今孝南区、孝昌县)5名,安陆县(今安陆市)2名,云梦县1名。
前文:长眠于天山脚下的14位孝感籍烈士,我想找到你们的家人……
仲夏时节,暑热渐深。
却阻挡不了我们寻访烈士亲属的脚步。
寻找是为了信仰,为了纪念。
以何致青春?
那些年轻的英烈们,
把生命融入奋斗的征程,
青春如闪电之耀亮。
不朽青春,跨越时代。
▼
烈士简介
杨小毛 十二支队后勤部汽车三连战士,湖北云梦县隔蒲潭镇三里港村杨家湾人,1974年1月入伍。1976年10月,执行任务时牺牲,时年23岁。
▲杨小毛长眠于离湾2公里的杨家湾墓园里。记者石玲 摄
沉寂40余年的记忆将重启,我们的心情激动又慎重,带着朝圣般的敬意。
云梦县隔蒲潭镇三里港村杨家湾,是我们寻访的第一站。
栀子香飘,村湾小巧,干净整洁。这是烈士杨小毛从军前生活的地方。
杨家湾21号门楣悬挂着簇新的“光荣之家”牌子,这里住着比杨小毛年长两岁的哥哥杨四毛。
▲杨四毛的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3年前进行过危房改造。 记者石玲 摄
幼年丧母、加上父亲患哮喘等慢性疾病,是姐姐杨年香和他拉扯着杨小毛长大——姐姐出工、杨四毛放牛挣工分,供这个年龄最小的弟弟上学。但因为家境贫寒,杨小毛没能读完初中。
“小毛从小很懂事,村里老的少的都喜欢他。”带着草帽,刚从地里回来的杨四毛回忆说。正因如此,一位驻村干部看中杨小毛的人品,推荐他当了兵。
1974年元月杨四毛送弟弟入伍。在去往人武部的路上,小毛依依不舍地和哥哥絮叨,“让我在家不要担心他,他说等在外面有出息了,一定会回报哥哥姐姐的恩情。”说到这里,杨四毛眼中泪光闪现。
▲杨四毛忆起得知弟弟杨小毛牺牲消息时的情景,心情沉重起来。记者石玲 摄
“哪晓得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1976年11月中旬,部队派人送来了杨小毛的骨灰盒,一家人悲痛不已。一周后,父亲杨志火因伤心过度离世。
离湾2公里的杨家湾墓园里,青草萋萋,杨小毛和父亲的墓比邻而居。远行的孩子,以这种方式落叶归根了。
▲6月13日,杨四毛过来给弟弟墓地清理杂草。记者石玲 摄
“当年组织有意带我出去改善家里条件。那时候女儿1岁多,儿子还未出生。我自己也没文化,就没出去了。”杨四毛说。
杨四毛的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3年前进行过危房改造。房子是农村最常见的式样。一大四小间,后院带厨房,一眼望到底。陈设简单。
▲杨四毛和妻子刘友林讲述弟弟杨小毛的往事。记者石玲 摄
1977年,杨四毛的儿子杨华强出生。从村邻口里,杨华强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英雄叔叔。17岁那年,杨华强不顾父母反对,如叔叔那样穿上了戎装。
临行前,他向父亲打听叔叔的事。随着时间流逝,很多信息杨四毛都已记不清。后来,杨华强凭着零碎的信息,曾辗转到新疆寻找,最后因未能确认地址而抱憾离开。
40余年过去了。近古稀之年的杨四毛,身体日渐不好。但这么多年,无论是当初部队和民政局来人告知杨小毛牺牲的消息,还是后来杨华强当兵入伍乃至转业,他们一家从没因为是烈士直系亲属而向组织提条件、提要求,“政策我们懂,可我们不能伸手,去给小毛丢人!”
▲杨家湾21号门楣悬挂着簇新的“光荣之家”牌子。记者石玲 摄
来源:孝感日报 董晓芳 刘艳 易成
编辑:周静
审核:焦志新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