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巷封街的第1天,就开始期待78天后...

户部巷封街的第1天,

就开始期待78天后…

户部巷是否能代表武汉美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要论吃的热闹,

当之无愧还是户部巷。

身处户部巷,令人印象最深是这儿商贩们的吆喝。

脖子伸长,扯大嗓门,肺活量直飚。

一般吆喝,情感平稳,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字。比如,鲜鱼糊汤—粉,绝味烤面—筋,超级豆腐—脑……尾音拖长,咬字要狠,静待愿者上钩。

高级点的吆喝,需要掌握断句和换气,绷紧神经,语速放慢,情感炸裂。

通常是2223或者212模式。比如,黑色—经典—长沙—臭豆腐!抖音—网红—脆皮—五花肉!冰激凌—炸—酸奶!每个词语都像噼里啪啦的子弹,直击来往食客的神经和味蕾,就算不买,眼神也会自然往摊子上瞟几下。

最厉害的,当属动名词粗暴结合,话少效果好。

比如,来!鱿鱼;吃!酱猪蹄。

甚至在距离自由路100米,一家经营汉味小吃的摊子前,循环、沙哑的吆喝:豆皮—豆皮—豆皮—豆皮—豆皮—豆皮……

词汇量不多,只能一个词来回蹦跶,但,杀伤力极强。

不过,自今天起,这种氛围就要中断了。

封街改造,将成为户部巷春夏季节的关键词。

4月22日—7月10日,武昌区将对户部巷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户部巷老巷、自由路、都府堤南路为全封闭路段,时间持续79天。

这意味着你喜欢或者无感的美食街,这段时间都不能逛了。或者,带外地朋友打卡武汉小吃地标,要重新找新地方。

其实,这不是户部巷头一回遇到这事。

2003年—2012年,两纵一横的老街就曾经历过5次改造,优化格局,扩开门面,改善环境,也吸入更多的人流。

最近一次,停留在2016年10月,因为天然气改造,户部巷封街一个月。

封街前,国庆黄金周期间,这里每天都要接待10万人次,天南海北的游客挤在几条宽不过3米的街道上,共同为美食窒息。用黑豹的歌说就是: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根据规划来看,此次79天的改造,很多顽疾即将面对磨刀霍霍。

短期的规划是这样的:

•  统一拆除商户门前柜台,并对招牌规划。

• 路面整改,违章拆除,包括外立面修补翻新。

•  司门口天桥、广东商城也纳入改造,缓解高峰拥堵。

人声鼎沸,天下美食,汉味名片,趁着天时,当然要大干一场。

此次升级改造后,户部巷还将有中远期的规划。

联动黄鹤楼,再现古汉阳门繁华。拟新增户部巷至汉阳门码头的轴线,同步设计“黄鹤书院—蛇山—黄鹤楼—斗级营—户部巷—长江”山水游。

目前,中远期规划还没有明确的完工时间,但基本可以判定,79天后,户部巷将会以新的模样面世。

79天的升级改造,有两个最重要的亮点。

门前柜台拆除、招牌统一设计。

它也是很多户部巷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

柜台拆除,意味着所有商户都将进店经营,你再也见不到伸出路边的小吃摊。

少了份烟火气,但多了几丝安全感。

招牌统一设计,并非之前网传的一模一样。

而是一店一招,风格明显。

既有古风古色,也会有现代时尚。

未来会怎样?很多人都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想和期待。

400多年历史的户部巷,古往今来,舟车络绎,人流不绝。

从毗邻码头到小巷人家,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出酸甜香辣风味人间。

有句话是,“早尝户部巷,夜访吉庆街。”

作为一条明清时期就建造起来的百年老巷,户部巷曾经没有这样大的人流量。

很早之前,户部巷也几乎没什么早点店。它一侧挨着民主路小学的围墙,另一面是低矮的民居,那一带唯一的早点店,当时设在广福坊巷子口,属于集体性质的店。

到了80年代,允许私人开店,户部巷才慢慢热闹起来。

有位外地媳妇成了户部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她之后,又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石太婆热干面。

由此,户部巷的热干面店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发展到今天,户部巷的小吃经营户已有百多家。

天南海北的游客聚集在此,众口难调,唯有大众口味,才能让他们都愿意买单。

希望此次改造,能凝聚这座城市美食的精髓,引入更多的武汉老字号,让户部巷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汉味美食第一巷”,将大武汉的江湖风貌更好地呈现给世人。

/

户部巷在改造之后,

会以怎样的新面目和我们相见?

让我们拭目以待。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

监审 | 李东

监制 | 李甜

编辑 | 张欣

图文来源 | 武汉同城会 WHatplus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