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已有多人因这件事中招

近年来

电信诈骗

犯罪手段多样化、骗术翻新快

市民很容易上当受骗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4月22日

黄石市公安局

起底一些常见电信诈骗手段

提醒广大市民

这些诈骗手段

主要针对这三类人群

☟☟☟

网络刷单兼职骗局

易上当人群:青年人群

“兼职刷单、足不出户、日赚百元”,“月入过万、工资日结、绝不拖欠”,这些广告词语你见过吗?你信吗?

黄石市反电诈中心负责人刘清弟说

如果你信了

那你就被骗了

4月13日晚上,34岁的王女士在家用手机刷抖音时,就遇到了陌生网友“丽丽”发来的私信,询问她是否想找兼职?“丽丽”称,其手上有份兼职,只需要在指定视频评论区点赞6个,就可以赚6元钱。王女士闲来无事试了试,果然就收到了“丽丽”通过支付宝转来的6元钱。

随后,王女士在“丽丽”的指引下,用手机下了一款APP,并注册账号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还添加了其“客服”。在“客服”的指引下,王女士于4月17日分多次往其提供的银行卡中转账了10万余元,用于充值平台账号进行刷单。通过一番刷单操作,王女士看到自己在该平台内的账户中,赚了2万元钱,便想将本金和盈利提取至自己的银行账户,却无法成功。

在询问“客服”后得知,还需要继续往账户中充值,才能提现,这时的王女士才明白,自己被骗了,赶紧报警求助。西塞山公安分局牧羊湖派出所已经受理此案,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4月19日晚间,23岁的女孩小戴也因刷单被骗。小戴也是通过陌生网友,进入了一个微信群,并下载了一款APP,通过刷单赚钱。前两次,小戴都赚到钱了,但当第三次小戴刷单后却发现,自己投入的本金无法提取,返利也拿不到手。APP平台“客服”表示,需要小戴补2万元钱,才能拿回自己的本金。

于是,小戴稀里糊涂的从对方推荐的网贷平台上,借款2万元转给了对方。本以为自己能拿到钱的小戴,却发现对方将自己踢出了群,这才意识到上当,连忙向黄石港公安分局沈家营派出所报警。

刘清弟介绍,所有刷单都是骗局,这类骗局一般针对有网络基础的市民,重点是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年人,他们一来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可能欠缺,无法第一时间识别出骗局;二来青年人在事业上刚刚起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些钱;第三就是青年人比较精通手机操作,容易操作手机刷单。

对于这类骗局,民警提醒市民,只要遇到兼职刷单可赚钱的,一律不要相信,因为刷单都是骗局。

网贷骗局

易上当人群:青、中年人群

如今,不少走出社会的青年人,会选择自主创业,但创业需要启动资金,于是他们就会选择贷款。而一些正在经营着生意的中年人,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往往也会选择贷款。

市公安局民警说

市民贷款一定要注意

有些网贷可不能碰

说不定钱没贷到

还把自己的钱搭了进去

大冶人刘先生经营着一家批发店,因需要5万元资金在生意上周转,便想到了去贷款。今年2月28日,刘先生觉得正规平台贷款利息比较高,就在网上下载了一款手机贷款软件,打算注册账号后,从平台申请5万元的贷款。

在填写了相关信息,并绑定了自己银行卡后,刘先生很快通过了平台的贷款申请。平台上显示,5万元钱也已经到了平台账户上。于是,刘先生打算将这5万元从平台账户提现至自己的银行账户中。

可就在此时,平台显示刘先生录入的银行卡信息错误,平台已经被冻结,需要解冻要和平台业务员联系。随后,刘先生添加了平台业务员的QQ号码。

通过联系,“业务员”让刘先生交纳1.5万元才能解冻。刘先生没有怀疑,很快就按“业务员”指示,将钱转了过去。可是,刘先生的平台账号还没有解冻,而“业务员”还要他再转6.5万元来,才能解冻平台,届时再将所有的钱还给他。

刘先生随后在自己朋友的提醒下,意识到上当受骗,立即向大冶市公安局灵乡派出所报警求助。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在贷款过程中,市民遇到账号“冻结”,需要交钱才能解冻或拿到贷款的,均是骗局。这类诈骗行为主要针对有贷款需求的青、中年人,因为他们正值创业或用钱期间,希望能以最低利息贷到最多资金。骗子正是利用了他们这个心态,才进行网贷诈骗。

市民如果有贷款需求,一定要去正规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地,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在电话中或网络上冒充他人实施诈骗

易上当人群:青、老年人群

在电信诈骗中,还有一类骗局比较常见,那就是冒充公检法、领导、熟人等,进行诈骗。

民警介绍

这一类骗局不算是新花样

但因为其掌握了

受害者的一些个人信息

导致受害者轻信后上当

4月4日,黄石市民吴女士就来到黄石港公安分局胜阳港派出所报案,称其在国外留学的女儿小梦(化名)遭遇到电信诈骗,被骗走了近80万元。

原来,3月31日晚间,由于小梦在国外的学习需要,家人向她的银行卡里汇款了80万元。4月2日,小梦突然接到一个国内的电话,对方自称上海的“杨警官”,因小梦银行账户突然有大额存款,涉嫌洗钱,要求小梦配合调查。随后,对方还添加小梦微信,发去了警官证和含公章、签名的文件,以证实其身份。

由于小梦在国外,没有核实,轻信了对方,并按对方要求,将卡中的79万元分别打入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中,以对自己的财力进行证明。4月3日,当小梦跟母亲说起此事时,吴女士就意识到女儿被骗,并于第二天来到派出所报警。

不仅是冒充公检法

有些骗子还会冒充“领导”

进行诈骗

4月11日,黄石一名男子就被骗子冒充的领导骗走12万元。4月10日晚,黄石男子曹先生发现,有个微信昵称叫“武xx”的微信,添加他为好友,并留言备注自己是“xx书记”。“xx书记”是曹先生的领导,在验证对方信息的时候,曹某看对方的微信头像确实是“书记”本人,便不敢怠慢,毫不犹豫地通过了对方的好友申请。

刚添加成功,“书记”就是一番嘘寒问暖,让曹先生深受感动,放下了戒备。没过一会儿,“书记”话题一转,称自己遇到急事需要曹先生帮忙处理。“书记”称自己朋友急用钱,但自己直接转账影响不好,想让曹先生帮自己将钱转账到他朋友的账户上。还未等曹先生反应过来,“书记”称已将18万元钱打到了曹先生的账户,并提供了一份汇款成功的截图,但因没有点加急,需要24小时之后才能到。

看到那么真实的转账截图,加上“书记”真诚的口吻,曹先生爽快地答应了。随后,“书记”给曹先生发来一个账户名,让其赶紧将钱汇到该账户上。因身上只有12万元钱,曹先生先转了12万元钱过去,待明天18万到账后,他再把剩下的6万转给对方。

可是,直到第二天中午,24个小时早已过去,“书记”转来的18万元还未到账,曹先生便发消息给“书记”询问此事,但均显示发送失败。意识到此事不对,曹先生赶紧跑到单位向领导核实,才得知根本没有转账这事,自己被骗了,慌忙向开发区·铁山区公安分局报警求助。

民警表示,这类骗局容易针对还没有社会经验的青年人,以及一些老年人。遇到这类事件,市民不要慌,首先要明确,任何政府机关不可能通过电话要求市民转账,更不可能以此要市民提供“安全账户”,但凡涉及“安全账户”和转账要求的,市民都可以不予理会。市民如果要核实,可以直接挂断电话,再拨打110或就近前往附近派出所即可。

对于冒充领导、熟人这类的骗局,民警提醒市民,不管对方怎么说,只要涉及到钱款交易,市民最好予以见面核实。如果无法见面,也可以通过视频确认,特别是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文字聊天要求进行钱款交易的,市民切不可轻信。

反电诈中心负责人刘清弟表示,任何电信诈骗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汇款、交易,只要市民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点,不轻易汇款和交易,每逢要汇款和交易前慎重慎重再慎重,先冷静下来想一想,与身边朋友、同事讲一讲,或联系公安机关咨询一下,这样很大程度上就能防止自己被骗。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