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咳痰,爬楼气喘?医生:这个检查要趁早!

一场疫情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肺健康

正值壮年的张先生因气喘胸闷就医

竟查出“慢阻肺”

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提醒

肺功能受损不可逆,发现要趁早

有几类人更需要定期检查

↓↓↓

1

晨起咳痰,爬楼梯气喘吁吁

吸烟18年,男子“吹气”发现慢阻肺

40多岁的张先生有着近18年的烟龄,近些年来他时常会有间断性的咳嗽,早上会少量咳痰,他只当是烟草刺激导致,并没有当回事。

从去年开始,他渐渐感到胸闷气短,爬个楼梯就会气喘吁吁,体力明显不如同龄人。到心内科也没有查出心脏的问题,医生建议转到呼吸与危重症科查查肺功能,经过“吹气”监测,发现呼吸道持续气流受限,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在预计值的60%-70%之间,已是中度肺功能受损,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资料图)患者准备检查肺功能。医院供图

武汉协和医院肺功能室副主任技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委员彭毅解释,活动后气短是慢阻肺的典型症状。

慢性气道疾病是缓慢发展过程,早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往往通气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了。目前慢阻肺在我国已呈现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四高特点。

近年,王辰院士团队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者人数约有1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

彭毅提醒:肺脏有很强的代偿机制,早期症状不明显,60%的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容易漏诊和误诊。

而一旦发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已多属于中晚期,肺通气功能已损害了50%以上,可怕的是肺功能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医疗手段能做到的是控制病程进展,没有根治方法,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至关重要。

2

烟民最高危!

这四类人要跟踪肺功能

“慢阻肺”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王辰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吸烟者慢阻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风险越高。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彭毅提醒以下人群要尽早开始、重点跟踪肺功能状况。

检测肺功能时,医护人员会让受检者尽可能吸气吸满吸到肺总量位,然后一口气用力快速吹出吹尽,也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吹到残气位。

肺功能检测有各种复杂的指标,医生会根据各项指标做出相关解读。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需要知道的就是最大用力肺活量(FVC)的检测。

动图来源:健康中国

每一个人的用力肺活量的标准值是不一样的,肺功能仪会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年龄、性别、体重等,通过方程计算出这个人的自己的正常值(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预计值),一个人肺功能的好坏要与他自己的预计值比较,如果在检测中发现其用力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低于70%(或低于预计值的92%),都属于不正常。

这两个指标中有任何一个不正常,都说明有肺通气功能受损,受损程度,则要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他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3

我的肺功能怎么样?

网传“憋气自测法”可信吗?

彭毅介绍,一般情况,正常成年人如果爬4楼就觉得上气不接下气,或者做一些普通体力劳动时,同龄人都没事,你却感到气促,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需要去医院查查肺功能是否正常。

网上有一种说法,如果憋气超过30秒没事,说明肺功能良好,反之说明肺功能有问题,这个说法可靠吗?

网传憋气自测图。

彭毅回答: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确实有很多肺功能好的人憋气时间会长一些,但是憋气时间长短不能作为判断肺功能好坏的指标。

另外,憋气意味着缺氧,其实不同的人群对于缺氧的耐受力也是不一样的,有可能肺功能正常的人,他的憋气时间比不过经过缺氧训练的肺功能不正常的人;比如有些青少年肺功能好,但是对缺氧的耐受力不一定好;相反一个老年慢阻肺患者,长期适应了缺氧状态,可能他的憋气时长反而高于某些青少年。

因此,要知道自己的肺功能好不好,应该到医院接受肺功能检测。

4

锻炼提升肺功能

有氧运动+扩胸

彭毅提醒,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肺活量要高于正常人群。

可以提高肺功能的运动主要是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同时还建议进行一些伸展扩胸运动等,可以经常性的加深加长呼吸,增加呼吸肌的力量,使胸廓扩大,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

正常人群平时差不多只用到2/3肺功能,一部分肺的功能仍处于静息状态,体育锻炼可以进一步提升肺的储备功能。彭毅特别建议从青少年起多多进行有氧运动,为一辈子的肺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